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魅力平阳  -> 正文

"村民"变"市民",幸福像花儿一样

来源: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走进蓝田社区的安置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场、修剪别致的绿化带、充满现代感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排列有序的车辆……近年来,我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掀起了一轮“城中村”改造热潮。在鳌江镇,蓝田社区通过“城中村”改造,居民们从老旧的平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居民在享受村居改造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在用汗水和双手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杂货铺到小超市

  “现在我们家经营的便利店,一天营业额有3000多元,一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越来越好,拆迁为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今年45岁的蓝田社区居民邵和群,开了一间以他自己名字为店名的“和群便利店”,“利润低一点,质量好一点,诚信高一点”是他的经营理念,因此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信任。

  谈起未拆迁前的生活,邵和群感慨良多。那时,他在村里经营一家小杂货铺,就在老房子的小二层里,前门开店楼上住人,一家四口挤在一起生活,跟现在的居住环境无法比。而且,老房子破败不堪,一到台风天就得全家转移到临时避灾点,提心吊胆得让人不得安生。

  蓝田村整村拆除搬迁之后,邵和群拿到了82万元的征迁款,再添上点积蓄,在新蓝北苑购入一间临街商铺,做起了老本行。“来照顾生意的,都是之前的老邻居。店面是自己的不用付房租,我就将一部分利润让出来,商品售价会比别家便宜些,大家也都喜欢来。”邵和群说,本着为老邻居们服务的想法,2018年12月,新蓝北苑刚刚落成不久,他的便利店便开张了。那时,这间店是唯一的零售店。

  随着蓝田社区的不断发展,超市店铺多了起来,邵和群坦言:虽然生意受到了冲击,营业额有所下降,但是对今后的生活还是充满了信心。“你看,对面是昆仑公馆,隔壁工地也已开工,蓝田的人会越聚越多,到时候肯定不愁没生意。”邵和群拉着记者介绍起周边的发展,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现在就想再开一家店,你看我们蓝田社区这么多新小区,生意肯定会更好!生活肯定会更好!”

  从离家到返乡

  我县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蓝田村建村历史也有千年,传闻北宋年间此地便已建村,旧称“腊田里”,谐音成今日的“蓝田”,又有“龙蛇风水地”“蓝田种玉”等美誉。然而对于这些说法,50岁的陈先柱从没考究过,也不感兴趣,年轻时候的他,想得最多的还是怎么走出蓝田村。

  “我十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村里也没别的营生,只能种田,那个年纪哪里会伺候庄稼,只有想办法走出去。”陈先柱回忆起往事满是唏嘘。因为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一人将他们五个兄弟姐妹带大,原来的老屋系木头搭建而成的危房,陈先柱与兄弟姐妹们早早就离开家乡出外闯荡了。

  “一开始打工,后来帮人做副食品批发,觉得这个行业值得去做,慢慢地自己单干,但是店铺仓库都是租的,利润一直上不去。”陈先柱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店铺,但缺乏启动资金,这是个大问题。事情因为蓝田的“城中村”改造而出现转机,陈先柱将一套安置房卖掉,连同分到的征迁款与之前积累的积蓄,通过公开投标买下一间约300平方米的商铺,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我相信今后蓝田社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人气会越来越旺,店里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陈先柱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他的批发生意红火,不需要缴纳房租,原来利润较低的批发生意越发有模样,一年能为他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陈先柱另一套安置房就在店铺楼上,每天下楼就在店里转转,整理整理货物,他过起了楼上过日子,楼下挣票子的幸福生活。

  早早离开从小长大的蓝田村的陈先柱,就这样在半百之年回到了家乡。“现在社区发展这么快,搬回来之后就再也不走了。”陈先柱说,今后他要在蓝田扎下根来,在致富路上更进一步、逐梦小康。

  从“城中村”到“城中城”

  在蓝田社区,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更多居民对今后的生产生活有了新打算,想着如何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跟邵和群、陈先柱这样靠征地拆迁款创业的人还有很多:有的村民看到了蓝田社区的巨大装修市场,抓住机会开办了装修公司;有的村民开起了海鲜大排档,生意火爆……

  几年来,蓝田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征地拆迁补偿款让老百姓有了发展资金,纷纷创业。另一方面,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蓝田社区的前身——蓝田村庄布局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脏乱差、房屋安全隐患多,是鳌江典型的“城中村”。而现在,当记者走进蓝田社区的安置小区时,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场、修剪别致的绿化带、充满现代感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排列有序的车辆……小区凭借毗邻车站大道、昆鳌大道等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生活起居十分方便,让人羡慕不已。

  “这条过来是鸽巢路,那边是为了纪念我们蓝田村的蓝田路,通往国际大酒店的是火车站大道,新修好的是兴鳌中路,蓝田路二期马上就要竣工了……都是宽阔的大道。”说起社区周边的道路交通,蓝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先元如数家珍,“比起以前村里连三轮车都骑不了的破旧道路,现在的交通条件真的是好太多了。”

  “城中村”改造,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打造了全新的现代化居住空间,更大的意义在于由此带来的居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也不断提升。搬入小区后,在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的不断引导下,村民的文明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居民们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也大为减少,蓝田百姓因“城中村”改造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不仅居民的钱包越来越鼓、素质越来越高,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增收。“原来蓝田村的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负数,现在属于集体的店面租金能为社区每年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接下来,随着二期返回地安置房的竣工,集体收入将进一步增加。”陈先元告诉记者,得益于集体经济的不断增收,蓝田社区的村民文化中心也开工在即,届时,可满足居民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