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平阳风尚  -> 正文

平阳97岁老干部再捐3万!

来源: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4日

  今年8月,平阳县首届道德模范、山门镇97岁离休干部郑玉奇老人怀揣着3万元爱心款,再一次走进山门镇爱心助学现场,为6名贫困大学生送上学费。

  1982年离休后,郑玉奇老人总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几十年来,她简餐陋宿,对自己十分吝啬,却对贫困人群十分慷慨。离休后,她省下大部分的钱助学助医,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慈善事业。

  省下钱做慈善

  住在一间老房子里,睡着结婚时做的旧床,趴在一张老掉牙的木桌椅上伏案写字,不舍得买笔记本便用旧台历写笔记,一日三餐青菜豆腐,隔三差五搭配一点虾皮或猪肉……如此省吃俭用的郑玉奇老人,就是希望把钱省下来帮助更多的人。“何必铺张浪费?把钱省下来给上不起学的孩子读书不是更有意义?”面对一些人的不解,她总是这样回答。

  为了省下更多的钱做慈善,她从来不给孙子们压岁钱:“奶奶要把钱给那些很贫困,连读书都成问题的孩子,你们说可以吗?”儿孙们也理解她的想法和行为。

  她关心报纸、电视台的新闻,当得知急需助学助医的对象后,会立即托人转交捐款或亲自捐款;她热心救灾扶贫,无论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会带头捐款;她还关心别人的疾苦,时常步行到身体欠佳的老同事家中亲切问候,给予资助……只要力所能及,她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付出不求回报

  郑玉奇老人第一次助学,是离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在小学工作的姐姐说有一名学生家庭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便资助了这名学生。学生家长很感动,便把家中最好的蔬菜和地瓜送给郑玉奇老人以表感谢。这使她感到不安:“我不需要别人的回报,也不希望别人回报我,如果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要感谢,我希望她们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受益。”

  为了不让受助对象找到自己、感谢自己,郑玉奇老人随后改变了资助的方式。她不再进行个人帮助,而是找到一些爱心单位、爱心项目去资助对方,让自己的钱先变为“公”再资助出去。正巧当时全国妇联领导发起了“春蕾行动”公益项目,她就报名参加了。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需要受助的中小学生明显减少,郑玉奇老人便又动起了心思,找到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起的希望工程,继续资助贫困学生。但是希望工程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很多爱心单位纷纷捐助,爱心资金十分雄厚。郑玉奇老人便又转向由山门镇团委发起的资助大学生行动,每年认领资助名额,准时将学费送到学生手中。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面对记者的采访,97岁高龄的郑玉奇老人这样说道。这么多年,资助了多少学生,一共捐了多少钱,她从来不记账,也从不吭声,甚至拒绝宣传。“我退休以后身体不好,大事不能干,我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真的不足挂齿。”

  善心缘于弟弟

  说起自己助学的初衷,郑玉奇老人忍不住提起了她的弟弟。老人一共有四个姐妹2个弟弟。大弟弟16岁时考上当时的南雁中学,却因为家里困难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她的母亲让他到姐姐家借点钱做点小生意,赚了钱再去读书,没想到弟弟借到钱半路遇到同村一个小混混把钱骗走了。丢了钱的大弟弟不敢回家,便一路乞讨到了长兴,找到在长兴当学徒的小弟弟,希望也能谋一份零工。没想到有一天突发肚子痛孤苦无依,就这样当着小弟弟的面无可奈何离世了……

  “我常常想起我这个弟弟,小小年纪遭遇那么多苦难,真的十分可怜。如果是现在,读不起书或看不起病,肯定会有很多人帮助他,也不至于那么小就走了。”郑玉奇老人说,弟弟的遭遇让她有很强烈的意愿想要去帮助别人,她不想看到弟弟的缺憾在别人的身上发生。这么多年来,她省吃俭用存起来的全部积蓄都用于助医、助学和救灾等慈善活动,也是想要弥补对弟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