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平阳风尚  -> 正文

最美退役军人杨瑞军: 做百姓心中的“暗夜点灯人”

来源: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3日

  一顶蓝色的安全帽、一身汗渍斑斑的灰绿色工作服、一件鲜艳的大红色马甲……全副武装的杨瑞军斜挎着鼓鼓囊囊的电工包,一手拎着大件工具,一手握着安全带,行走在农村的泥土地上。

  二十多年来,杨瑞军就这样一步一步踏遍平阳的角角落落,坚守在农村配电线路岗位上,保障一线生产、生活安全用电。

杨瑞军在检测电力设备。

  在党旗下成长娃娃兵熔炼成“排头兵”

  年少入伍参军,杨瑞军属于名副其实“在党旗下成长”的娃娃兵。

  初入军营,他成了一名气象兵。作为一名新兵,他在南京军区北方片参加气象专业集训时便崭露头角,勇夺测风专业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不过就在取得荣誉不久后,他便接到命令——其所在部队将要解散。

  “我和排里另外6名同年战友都很纠结”,杨瑞军回忆着那段迷茫时期,“去新部队就意味着要与之前取得的成绩告别,要学习新的专业,一切归零,重新开始。”但这时,杨瑞军想起曾经喊过的一句口号——“我是长城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怀揣做“一块砖”的精神,他服从命令来到江阴,苦练基本功,重学新技能。

  靠着踏实苦干,杨瑞军不到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常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在党旗下长大的!”

  脚踏泥土地“电力阿军”灯暖千万家

  杨瑞军与电力工作有着“特别的缘分”。他在职高就读时,学的就是电工专业,在部队接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时,第二专业又选择了电工。退役后,杨瑞军揣着维修电工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来到了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

  作为电工,高空长时间站立作业只是基础,作为户外电工为了屏蔽静电、感应电,一年四季都要穿着全棉长袖作业服,包括地面温度高达50℃的夏天。“夏天还是比较难熬的,汗水哗啦啦流,根本没工夫擦。”杨瑞军的脸颊常年经受阳光暴晒、汗渍浸染,已经留下了无法消退的红印,仿佛在脸上文上了一只“红蝴蝶”,这也成了他的“荣誉勋章”。

  除了这枚烙在脸上的“勋章”,杨瑞军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荣誉称号,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电工阿军”。

  2009年,杨瑞军被调岗到萧江时,这个工业重镇占据了平阳县1/4的用电量,当地七八百家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用电出现问题就会召唤“电工阿军”,杨瑞军则是随叫随到。

  出身农村的杨瑞军,也一直自诩为“乡村电工”,他矢志投身“三农”服务最前沿:“部队里常说,要为人民服务,我要站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每到农忙时节,他都会带齐工具奔波在田间地头,给农户们发放“电力服务保障卡”。手机24小时为农户们待机,只为能及时解决农户们的用电问题。

  多年来,杨瑞军一直奔走在基层保障的第一线。当运行检修班班长时,他每年累计现场抢修1600条次,日均处理4.4个故障点;成为抢修指挥班班长后,协调处理的故障点更是不计其数。日日夜夜坚守,只为做百姓心中的“暗夜点灯人”!

  初心化恒心抢险救灾冲在第一线

  “电线杆全部被冰压倒、拦腰折断,四处是浮冰积雪,线路全部瘫痪,1026户人家集体断电。”始终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杨瑞军,不会忘记2008年那一场冰灾。当天,他接到命令后,便带着突击队、志愿者深入文成西坑林场,进行抢修。因为积冰难消,杨瑞军向农户借来稻草铺在冰面上,然后一点点将大型设备挪进受灾中心区。

  临近春节,为了让受灾民众过一个“有光的大年夜”,杨瑞军“铤而走险”,兼用主保护线和后备保险带,把工作人员安全“传送”到山坳。没日没夜进行抢修。“吃住都在露天环境下,困了就眯一下。”杨瑞军回忆道。抢修队终于赶在大年三十前,将被折断的导线重新连好,恢复了主干线送电。裹着一身疲惫,杨瑞军又赶往了丽水云和,奔赴下一个“战场”。

  二十多年里,杨瑞军不仅完成自身抢修任务,还曾19次担任电力抢修突击队队长,支援平阳北港、苍南、文成多地重灾区,抢险救灾、重建电网,做一块“应急而动”的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