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乡镇传真  -> 正文

水头镇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浸润美丽乡村

来源: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金秋时节,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田园风光引人入胜,蓬勃产业鼓舞人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好人故事层出不穷,乡村文化如沐春风……如今,水头镇的广袤乡村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

  近年来,水头镇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坚持“颜值”“气质”内外兼修,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不断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陋习陈规、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夯实文明县城基础,深入开展农村文明新风建设,全镇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在这里上演。

南湖万亩田园陈锋/摄

  美化为先塑造文明之“体”

  行走在水头镇永乐村的乡间田野,一步一景间都能看出这个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黑瓦白墙,随处可见乡风文明、非遗、杨梅产业等独具村庄特色的景观墙绘,生机盎然的苗木绿化,小而精致的美丽庭院;新建的农村文化礼堂,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杨梅精品园、全民健身广场分布其间……现在,永乐村正逐渐成为“点上精品、线上出彩、面上可看”的美丽乡村样板。

  然而前几年,永乐村还是一派人居环境“落后村”的脏乱景象。“我们以创建市级文明村为契机,累计投入近900万元资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永乐村党总支书记林国辉感触颇深:从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入手,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纷纷发挥示范领头作用,在一周内便发动党员志愿者1800人次清除乱贴乱画、粉刷赤膊房、拆除违规搭建,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同步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等。

  永乐村的华丽转身,是乡风文明深入推进中水头乡村蝶变的缩影。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同时,章岙村当地村民还结合民风习俗,就地取材开展微改造,将石头、竹篱笆等建筑材料融入庭院装饰,打造一批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既传承了乡土文化,也留下了乡愁记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的新时代文明乡风生机无限,活力无限。“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生活越变越好。”谈起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

  村里环境的“改头换面”,不仅美了村庄,更富了百姓。依托人居环境整治新建设的“梅开永乐”共富工坊,永乐村今年通过举办鹤溪杨梅采摘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梅农光靠销售杨梅每天也能赚到上千元,而共富工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双溪村通过“乡风文明”提升,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改善,并结合山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实现茶叶产、供、销一条龙,为村民增收2000多元。文明创建的动能持续推动水头镇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团建娱乐等业态融合发展。

  文化礼堂

  治理为要厚植文明之“土”

  近日,水头镇双峰村格外热闹,村里的道德评议会长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畅谈身边优秀榜样和好人好事,有声有色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如今的双峰村,大操大办的红白喜事现象没了,种上蔬菜的公共绿化带也恢复了原样,村里孝老爱亲、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多了起来……据介绍,双峰村里组建了由党员、村民共同参与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定期开展乡风文明评议,陆续牵头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等协议书,每位村民可以发表见解,表达意见,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维护好乡村的美丽新貌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乡村要和谐,治理是关键,村规民约则是解锁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近年来,水头镇出台《水头镇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各村社立足实际,结合辖区村情民意和人文社会环境,引导推动红白理事会等围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内容制定村规民约,并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联动机制,将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巧妙融入日常治理,从优化村规民约入手,让村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评议者、执行者、受益者,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此外,水头镇还形成了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监督举报机制,要求相应负责人明确责任,促进村规民约落实。同时,抓住党员干部、乡贤代表、青年群体等关键少数,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带头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并遵守红白事办理要求。

  为破解红白事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陋习,水头镇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社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场所,建立可提供婚事新办的文化礼堂、公益性户外婚礼基地、村镇婚庆喜宴中心等,为村民群众举办婚嫁宴席提供音响设备、炊灶厨具、氛围装饰等,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宴请标准、食品安全制度、厨房管理制度、特色项目等,为有效传播文明婚俗理念、勤俭节约等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拓展了新阵地。

  开展活动

  文化为重铸就文明之“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水头镇在聚力乡风文明的过程中不仅投入“硬件”力量,还注重在浸润人心、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软件”上下功夫。

  “小小的记忆馆,记录了内岙村的发展变迁史,留住了乡愁乡情。”水头镇内岙村文化礼堂相关负责人说道。据了解,内岙村位于水头镇西北部,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早在唐宋时期,便有先民居住在内岙一带繁衍生息,耕读持家。为守护文化根脉、留住记忆和乡愁,内岙村依托村里的文化礼堂建设,打造记忆馆、农家书屋、书画馆、道德讲堂等多个功能室,通过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让群众了解小村的历史变迁。该村还以传承国学文化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开展各色乡风文明宣传活动,成为凝聚人心的农村新地标。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火种”,水头各地乡村充分挖掘农耕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资源。这些星罗棋布的大小文化礼堂和历史古迹,记录着村子生生不息的岁月流转。

  为把文化“种”下去,送到农民的心坎里,水头镇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统筹各类阵地、资源,将跨越时空的文化“火种”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该镇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各地乡村的软实力不断提升,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同时,利用法治宣传服务队、文艺队等基层自治社会组织等开展理论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健康义诊,在村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走进农户家中,开展普法宣传,让法律法规入脑入心;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廉孝文化扎根乡村,浸润心田。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如今,文明新风正激荡着水头乡村,渐入佳境。近年来,水头镇弘扬传承耕读传家、孝老爱幼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涌现出慈善公益事业楷模徐宪德、黄秋菊夫妇,浙江好人、最美诚信温州人陈宋兰,温州好人许思典等标杆模范,组织评选出3000余户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镇形成了“管理民主、民风淳朴、团结友爱、摒弃陋习、新风兴起”的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