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一篇题为《提升电动自行车治理效能护航文明出行》的文章被刊登于浙江日报第8版的观点·资讯中。不久前,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工作典型案例发布,“平阳县强化电动自行车治理提升文明出行环境”案例成功入选,该文章充分肯定了平阳县通过“专项治理+日常治理”的系统整治在提升电动自行车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提升电动自行车治理效能护航文明出行
电动自行车为群众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占道停放、不戴头盔、超载、闯红灯等问题则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如何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提升文明出行环境?近日,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工作典型案例发布,其中“平阳县强化电动自行车治理提升文明出行环境”案例入选。平阳交警等部门“专项治理+日常治理”的系统整治办法为此提供了破解密码。
两头治理为安全抢跑
源头治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2023年1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为道路交通再添安全“砝码”。平阳各部门协同治理,其中平阳交警联动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排查辖区电动自行车各销售店铺,杜绝非国标、属性不明的电动自行车在平阳县内销售,从销售上整治管控,防止不合规电动自行车“上路”。交警部门通过建立外卖、快递等民生企业专属微信群,每天推送交通整治动态,晾晒通报各单位人员交通违法信息,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同时,深化属地政府联动,开展涉及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交通道路隐患排查,跟踪整改情况。23份交通安全责任状由全县快递、外卖等民生企业负责人签订完成,企业自律的路径越走越宽。防患于未然。在“严查、严处、严治”的方针下,除了违法销售改装车、非标车以及买卖、伪造号牌等违法行为,电动自行车超员乘坐3人及以上、酒驾醉驾、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无牌无证等都是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紧盯的对象。2022年7月至12月,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行动查处涉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26578起,抓拍、曝光逆向行驶、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3964起,现场观看交通安全视频受教育6013人次。整治后,城区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超过95%。
软硬兼施促规范骑行
“花1块钱就能为车续航,方便、实惠。”在平阳县海西镇,家门口的“幸福电站”为居民李女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海西镇几乎每个居民家门口一侧的墙壁上都装上了电动自行车防过充自动断电插座,企业外面都集中安装了单点式充电桩。硬件设施建设是安全的保障。村镇街道来了“大篷车”,平阳开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夜市”,免费赠送安全头盔2.4万个。此外,昆阳、鳌江镇15个重点路口增设“小蓝道”,助力电动车文明安全过路口。此前,由于缺乏集中式充电桩等公用设施,飞线充电、屋内充电等违规行为屡屡上演。为降低事故风险,海西镇多管齐下,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与居民区,全面了解充电需求量,科学规划智能充电口和消防配备设施的安装地点与数量,并对违规充停人员给予处罚,构建起安全、有序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环境。截至目前,通过“蓝电行动”已完成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口497个,完成1拖10“幸福电站”建设20处、充电口200个,农房完成1拖1充电口500余个。不仅在严管上堵漏,还注重思想疏导。平阳交警借助自身两微一抖平台对涉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警示曝光,并以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地为中心对周边群众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倒查机制等,真正让“安全驾驶、文明出行”的理念走进市民心里,落在日常骑行中。
在“浙江十礼”风气的浸润下,平阳化身为一座文明之城。文明出行作为“浙风十礼·行有礼”中的重要一环,离不开平阳县各方力量的共同维护。本次平阳县强化电动自行车治理的举措得到的多方肯定,将激励平阳县创新推出更多有利于提升文明出行环境的措施,为平阳县的全体居民们织起一张安全出行、和谐出行、快乐出行的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