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平阳又发生了一起跳河救人的感人事迹。当救人视频在网上刷屏的时候,网友纷纷点赞:这一刻,“善良和团结”具象化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友的评价是精准的。在这起救人事件中,当女子落水时,她的同伴首先跳河救人;当他乏力,无法将落水的女子托起,甚至自己也无法上岸、有着生命危险时,六十多岁、“二十几年没下水”的退役军人陈庆顺发现了,马上下水投入救援;同时,还有一位救了人后默默不知名的群众也下水了。而围观的群众,谁也没有置身事外,纷纷因地取材,取来绳索、竹竿、人字梯等加入了救援。
这一刻,谁也没有袖手旁观,大家齐心协力,只为挽救一个素未相识的生命。都说“围观改变社会”,但在这一次救人事件中,我们发现,“众人拾柴”更能让“火焰高”。助人乃快乐之本,相信参与其中的群众还会发现,“躬身入局”比呐喊助威更有获得感;还会切身感受到,生活在这么“互帮互助是随手习惯”的群体中,内心是充满了安全感的。一些人对于“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的担心,在平阳,不存在的。
这也就让人们更加坚定了勇于救人的信心和决心。事后陈庆顺接受采访时说,“下一次我还会下水”,是对这一内心的最好诠释。他还调侃说,“水有点冰”。是的,此时的平阳正倒春寒,温度在个位数,但群体接力救援的精神,让人浑身火热,让人在每一次“路见危难”时不做他想、勇不顾身。
去年10月,平阳外卖小哥肖仁忠跳河救人的事迹刚刚登上了“人民日报”等媒体,感动了全中国。这次接力救人,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潮新闻”“美丽浙江”等省内主流媒体的点赞和转发。平阳的好人好事不是个例,还有更多,比如“中国好人”马家瑜,比如“浙江骄傲”林爱莲,再比如“最美温州人”谢上璠……或许,人们会好奇,平阳怎么就会涌现出那么多感人事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平阳人来说,这没有什么秘密。因为一直以来,平阳对于好人的肯定和表彰从来都是大张旗鼓的,对于好事的挖掘和宣扬从来是不遗余力的。正是一年又一年的倡导,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让平阳人“当好人成为一种自觉,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说明,“当好人”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做好事”已经成为平阳大地的普遍道德实践。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