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定位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载体,“有爱?家长课”父母生命成长营深度融合“浙风十礼”内涵(敬有礼、学有礼、信有礼、亲有礼等),通过“课程赋能+实践养成”模式,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家长成长体系,推动“明德尚礼”成为家庭文明新风尚。项目以提升家长素养为切入点,助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品牌建设,实现家庭和谐与社会文明的双向促进。
二、文明实践特色亮点
1.“礼润家风”课程体系
敬有礼:通过《论语》《家风家训》精读课程,传承尊师重道、敬老爱亲的传统礼仪;
亲有礼:结合心理学课程设计亲子沟通实践课,推广“非暴力沟通”“情绪管理”等现代家庭礼仪;
帮有礼:融入公益志愿服务培训,引导家长以“邻里互助”“社区共建”“家校社协同”践行文明风尚。
目前已开展25期(每期10节课),覆盖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等六大领域,累计服务家长超8000人次。
2.“知行合一”文明实践平台
“悦读营”:以“学有礼”为导向,共读《之江新语》《浙江家风故事》等书籍,通过“读书会+礼仪实践”形式,推动家长从“被动听讲”到“主动传播”;
“心灵驿站”:联合心理咨询师开展“信有礼”专题辅导,帮助家长构建诚信、平等的家庭关系,化解亲子矛盾;
“文明微行动”:组织家长参与“礼让斑马线”“垃圾分类督导”等社区服务,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文明实践。
三、社会效益与文明影响力
1.从“学员”到“火种”
30%的结业家长主动加入“鸣竹文明宣讲团”,走进社区开展“浙风十礼”微课堂、家庭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形成“培养一人、带动一区”的辐射效应。
2.“浙江有礼”的基层实践样本
项目获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其“家校社联动”模式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传播价值,打造“家门口的家长课堂”,推动“亲有礼”(亲子和谐)、“行有礼”(文明出行)等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有爱?家长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浙风十礼”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家长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家长、文明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实践价值。未来将持续深化“礼仪教育+志愿服务”双轮驱动,为“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贡献更多基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