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平阳要闻  -> 正文

平阳文明乡风建设亲民惠民

来源: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从日常的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再到好人道德典型传播、文明示范品牌打造……温州市平阳县构建文明乡风建设“亲民惠民”生态,让文明之风融入百姓生活。近日,平阳县“关于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思考”列入2025年温州市精神文明系统调查研究工作主要课题。那么该县的乡风文明建设有哪些亮点?从平阳的系列举措里,我们能窥见一些答案。

  文明新风吹进美丽乡村

  “家风家训只有贴近群众,才能鲜活。”麻步镇显桥文化礼堂内快板声清脆,语调悠扬,“百姓名嘴”王大庆正用乡音土话传唱自己改编的家训故事。为将文明乡风更好地传达给百姓,平阳培育了一批草根“百姓名嘴”,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文明事迹等内容与“三句半”、快板等传统艺术相结合,用新颖诙谐的表演,将文明新风送到百姓心坎上。

  葱郁的古榕树下,道德之风盛行。凤卧镇的古榕树下,村民黄先生指着“村规民约”中“重节俭,戒奢靡”条目感慨道:“以前红白喜事攀比成风,现在大伙儿都简办后,经济担子轻了,感情却更重了。”万全镇的村民通过“榕议事”选树出村里的道德典型,以德治推动文明乡风工作。

  让百姓成为道德建设的主角,是平阳县文明乡风建设的有力支撑。比如,昆阳镇鸣山村定期举办道德评议会,由村里的道德典范分享近来发生的好人好事。为表彰先进家庭,平阳会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最美)家庭”评创活动,如今已累计评选出先进典型7000余户。近年来,平阳县成功打造了8条文明乡风示范带,并深入挖掘示范带内的独特道德文化。如在“十里碧溪”示范带中设立“孝善美德奖”,截至目前共有3132人获奖,累计金额207万元。

  鼓了“钱袋”富了“脑袋”

  要发展经济,离不开好的文明生态。为此,平阳县制定出台《平阳县文明乡风示范带建设方案》,将文明元素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今,平阳乡镇的街道上,粉刷一新的房屋排列在整洁有序的街道上,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正徐徐铺展。

  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核,让经济“活”了起来。万全镇周垟村一场水上婚礼,再现了“碧水映红船,才子会佳人”的中式浪漫,让宋韵文化重新鲜活于诗意的婚俗改革;塘河岸边,伴随着清雅茶香,昆阳镇鸣山村的古榕树下常传来阵阵鼓词,游客可驻足观看木偶戏、听鼓词、体验蛋画;凤卧镇的红军古道仍然激荡着历史回音……

  多年来,平阳县重点打造鸣山村、万都村等6个村落的“浙礼塘河”示范带,深入挖掘伍氏姓氏、浙南孝悌、红色革命等文化,培育出一批示范产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古村+非遗”“文化+旅游”的模式,让鸣山村的“非遗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均游客超万人;“浙礼塘河”示范带的周垟村依托当地五大岛屿优势,打响村企合作品牌,为村集体年增收150万元;“情怀溪山”示范带以怀溪番鸭产业为龙头,每年销售番鸭超2000万元;“碧海仙山”示范带打造“南麂大黄鱼”品牌,让一条鱼“带富”一座岛,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

  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精神面貌也跟着靓起来。借着“一带一主题,一村一品牌”的东风,各村镇积极展现浙风十礼新时代精神文明。在平阳,文明乡风正从墙头标语融入热气腾腾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