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承载红色记忆;一条路,联通乡村振兴。平阳县水凤线改造工程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实现精彩蜕变。它不仅疏通了交通“毛细血管”,更以细腻笔触绘就暖心的民生画卷。
曾经的水凤线,是群众口中的“揪心路”。7.3公里的蜿蜒道路上,路基狭窄、岔道交织、机非混行、设施老旧,每一处“微梗阻”都真实影响着沿线数万群众的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和红色旅游发展。
面对群众关切的“小事”,平阳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投资1.87亿元启动水凤线提升改造工程。工程不从“高大上”入手,而是聚焦“微小实”:道路升级——通过拓宽路基、人车分流、优化排水等精细化设计,提升通行舒适度;设施优化——将电力通信线路“上改下”,清除“空中蜘蛛网”,以“看不见的工程”换来更稳定的供电和通信;文化赋能——不贪大求洋,而是巧妙嵌入“红色记忆”景观带,以5000余株树木营建生态廊道,用“省一大”浮雕墙无声传递革命精神。
如今的水凤线,成为“微改革”惠及“大民生”的生动注脚。一系列“小改进”汇聚成“大提升”:拥堵缓解了,通行顺畅了,前往省一大会址等红色景点更加便捷;群众出行更安全,农产品运输更高效,乡村振兴借路提速、“微循环”更加畅通。
水凤线的蜕变印证:真正的改变,正是于细微处见真章。“这条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更修到了心坎上。”凤卧镇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民声与民心——从破解“出行难”到铸就“幸福路”,从单一“交通线”升级为多元“风景线”。这条路,也折射出平阳县文明创建的深厚内涵: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动静大小,而在于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