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文明创建  -> 正文

平阳水头“微调解”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来源: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鳌江碧波穿境而过,南雁荡山秀色毗邻相依。在平阳县西部这片94.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头镇正以皮革、建筑、商贸产业的蓬勃律动,奏响区域发展的昂扬乐章——12.5万户籍人口与超15.5万常住人口在此汇聚,让这片土地充满活力。然而,产业腾飞的背后,土地权属的纠葛、劳资关系的摩擦、商业合同的争议、跨境婚姻的难题却悄然滋生,成为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民生考题”。

  面对挑战,水头镇激活统战资源“富矿”,创新构建“微调解”体系,让商会代表、侨胞、律师、新阶层人士等“民间高手”走上前台,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和“稳定器”,用细腻巧劲解开民生“千千结”,让和谐之光照亮镇域每一个角落。

  走进水头镇“朱辉调解工作室”,暖意扑面而来:接待区里,调解员正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档案区中,按“劳资”“土地”“商业”“婚姻”分类的卷宗整齐排列;调解室的桌椅摆放得温馨而庄重,消解了群众上门时的局促。这个兼具“统筹协调+专业调解”双重职能的空间,正是“微调解”体系的核心枢纽。

  工作室的负责人朱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他说:“很多纠纷其实不必闹上法庭,只要有人愿意听、懂得劝、能找对方法,往往能在桌前谈妥。”工作室不仅整合了侨联、商会、新联会等多方资源建起“同心智库”,还按纠纷类型组建了专业小组,按“专业领域匹配纠纷类型”的原则组建专项小组——劳资纠纷有熟悉企业运营的商会代表介入,土地争议有懂规划的新阶层人士参与,婚姻矛盾有善沟通的侨界代表助力,这种模式,让这个“小平台”真正释放“大能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几起典型案例。一场纠缠翁氏家族二十年的土地租赁纠纷,在调解团队多次现场勘察、协商后,最终以“复垦+置换+补偿”的组合方案圆满解决;一起涉及2100万元的煤炭产能指标争议,经由新联会法律顾问团的风险评估和协商推动,双方达成一次性支付协议,避免了漫长的诉讼拉锯。

  “我们不只是‘和事佬’,更是‘法治助手’。”一位参与调解的新阶层人士表示。通过链接司法、公证、银行等多方资源,“微调解”平台还能提供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资金监管等一站式服务,让调解结果更有保障。

  水头统战并未止步于“调解成功”,而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闭环机制”:从纠纷收集、分类流转、调解处置,到跟踪回访、成效评估,每一步都扎实落地。尤其是回访机制,真正做到了“调解不止于桌前”,对已化解的劳资讨薪、土地权属等纠纷,“同心智库”成员会联合社区网格员定期回访,重点核查协议履行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回访案件120余起,协议履行率超98%。同时,工作人员还将典型案例,制作成图文手册、短视频,通过社区公告栏、侨胞微信群、企业服务平台等渠道推送,累计覆盖群众、商户超5000人次。

  如今,水头统战的“微调解”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金名片”。2024-2025年,全镇累计化解各类矛盾1929件,其中统战力量主导或参与的312件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5%;年均为镇、村两级减少诉讼案件120余起,大幅降低治理成本。工作室总结的45篇调解案例被媒体报道,墙上悬挂的20面锦旗,每一面都承载着群众的认可与感激——企业老板们说“纠纷解决快,能安心搞生产”,居民们讲“住得舒心,安全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