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如椽之笔,描绘城市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行走在平阳大地,鳌江国际新城以“科创+金融+文化”为特色,致力打造城市发展新标杆;老旧小区从“里子”到“面子”精雕细琢,民生温度浸润街巷。
“综合查一次”为企业松绑,“燃气一件事”筑牢安全防线,“口袋公园”点缀城市肌理,疏堵结合激活“外摆经济”……城市管理彰显平阳柔性智慧。
坡南街守正向新,古韵与潮音共鸣,成为承载乡愁记忆、迸发时代活力的城市客厅;道德模范引领风尚,优良家风涵养正气,文明新风吹拂平阳大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此同频共振。
平阳,这座向着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主窗口迈进的魅力之城,正以建设之进、治理之智、人文之韵,书写着新时代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华彩篇章。
平阳县城
强基提质
铸就品质之城
近日,不少途经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大道的市民惊喜地发现,位于鳌江江畔的鳌江国际新城美食城已亮灯,整个建筑高耸屹立流光溢彩,其银白色的色彩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鳌江国际新城占地1972亩,总投资150亿元,以“科创+金融+文化”为特色,致力打造城市发展新标杆。如今,走在鳌江国际新城,大厦林立,道路宽阔,绿植茂密,空气宜人,一座兼具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现代化新城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持续推动鳌江国际新城功能做强、颜值蝶变、品质提升,高水平打造产业新高地、城市新封面,是平阳通过“七字诀”做好新时代城建工作的缩影。其中,“建”字是基础,平阳聚焦昆鳌科创城、城东新城、环体育中心片区、鳌江国际新城、高铁新城及水头北港新城等重点片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多片联动、协同发展”的城市格局,“品质城东”城市新区入选“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鳌江国际新城高水平打造城市新封面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推进城市更新是重要抓手。
位于昆阳镇的锦屏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曾经路面不平、墙壁渗水。作为平阳首批进行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该小区于2022年实施改造,补外墙、整治楼道内环境、增设路面车位、强弱电“上改下”……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平阳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整体保护,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通过路网改造、消防整治、排危治违、环境升级、功能提升等,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2022年以来已完成34个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又整体打包5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惠及居民11014户、约3万人;东门历史街区及周边片区(一期)更新片区试点项目等5个项目,已入选浙江省2025年度城市更新试点(片区),数量为温州最多。
2022年以来,平阳已完成34个老旧小区改造。
污水管网建设是提升城镇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连日来,在平阳县北港片城镇污水主管主线工程(水头段)项目现场,施工作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北港片9个乡镇面积约占整个平阳县陆地面积的一半,常住人口约20万人。目前只有三个乡镇的污水已接入水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其余乡镇以各自分散建设的污水站和农污终端为主,存在规模偏小、工艺落后等问题。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鳌江流域上游水系的生态保护,降低农村污水设施运行维护成本。
平阳坚持强基提能,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辐射,目前全县农污处理设施覆盖率为94.15%,今年新增燃气管道向农村延伸5个行政村。今年,平阳县成功列入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理试点名单,系温州唯一。
为加快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硬核支撑,平阳今年计划实施市、县强城项目368个,总投资额1460.05亿元,涵盖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民生配套、生态治理等关键领域,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0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巧管善治
“绣”出温暖之城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破解难题是发力方向。
近年来,平阳在涉企执法、燃气安全、园林绿化、市容管理与民生关怀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用“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与宜居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形成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平阳经验”。
为有效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扰企问题,平阳系统推进“三问三服务”模式,全面构建“计划统筹+流程规范+闭环问效”的涉企执法新体系,推动执法行为从“重管制”向“优服务”转变。比如,针对监管职责交叉、重复检查等难题,该县从源头加强计划统筹,牵头组织全县29家执法主体制定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系统梳理33个监管领域共2935项行政检查事项,严格落实“非必要不计划”原则。通过明确牵头部门、整合执法资源、优化检查方式,显著增强监管协同性,实现“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截至目前,全县涉企行政检查4021户次,同比大幅下降43.87%;“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90.46%,企业迎检负担切实减轻。
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此前,当地瓶装燃气市场存在“小、散、乱”以及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平阳直面痛点,以“瓶装燃气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为抓手,通过整合提升、技防赋能、智慧监管等组合拳,全力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全面技术改造储配站,实现数字化远程控制;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和常态化安全培训全覆盖,入户安检率达100%;搭建“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气源”到“灶头”全程可追溯……目前,平阳全县约14万户瓶装燃气用户纳入数字化监管体系,日流通气瓶约5000瓶,钢瓶全流程追溯率达到100%,实现燃气安全管理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事中精准控制的转变。
创造优良人居环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面对老城区用地紧张的现实,平阳县创新思路,秉持“城市宜居、生态优先”理念,大力盘活隐匿于街角巷尾的小微空间。如今,一个个精致实用、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和小游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日常。同时,试点推行“市民园长”制,招募热心市民参与微公园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服务,收集游客意见建议,培育文明游园、“无痕共享”新风尚。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越来越多平阳市民的生活日常。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平阳在城市管理中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在守住城市秩序和环境卫生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规范占道经营、激活“外摆经济”新路径。创新实施“一场一策”差异化外摆管理方案:针对商业步行街等活力区域,推行“餐饮业限时外摆”;针对农贸市场周边,设置“潮汐摊位”,允许农户、小贩在特定时间段内规范经营;针对大型厂区周边,则因地制宜增设临时疏导点,并配套提供遮阳棚、折叠桌椅、专用垃圾桶等“便民礼包”。同时,平阳着力构建“政府引领、商户自治、群众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成立属地乡镇、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商户代表等参加的“外摆治理委员会”,定期召开碰头会,协商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
作为全国首个“宠物友好城市”,平阳建立“收容、领养、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系统化推进养犬管理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文脉赓续
塑造气韵之城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平阳坡南街再次出圈。
国庆当天,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旅游开发项目二期正式亮相,超5.5万人次涌入这条1.4公里长的千年古驿道。
坡南街曾是连接浙闽的必经之道,汇聚了古城门、千年道观、牌坊、古桥、古井、古塔等众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浓缩着平阳1740余年的建县历史,是浙南现存原貌保护最好的历史文化长街。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功能调整与公路运输兴起,这条古驿道渐渐淡出历史。
城市发展,既要有创新加持,也要有传统浸润。2023年,平阳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启动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旅游开发项目,对历史建筑、古宅遗迹等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不仅修缮古桥、古宅、牌楼牌坊等十余处以及危旧房170多间,更将古道文化、商贸文化等元素融入街区提升改造中,着力擦亮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金名片。
坡南古街全景
位于坡南街647—655号的黄氏民居,始建于清代,是平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登录点。在此次保护修缮中,当地充分依据历史资料信息,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完整保留延续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回春堂、蒋春盛伞店等老字号,古民居、东岳观等旧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青石板路,古砖复原的墙壁,保存完好的旧门台、老石构件……漫步坡南街,角角落落都是古街的历史记忆,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脉络上。
古街留住了乡愁记忆,也绽放出新的活力。自去年国庆节一期项目开街以来,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以特色节庆为纽带,将非遗技艺、历史文化与现代夜间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常态化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让“火”成为常态。从“凤鸣通福,坡有好戏”戏曲盛宴到“浙里杏林韵,康养夜市行”国医文化养生市集,从“月上坡南”赏月大会到“唱响坡南”童声音乐会——周周活动不重样、月月主题有新意,为老街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
坡南街武状元巡游
现代化人民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近年来,平阳持续实施文明涵养深耕工程,不断深化文明养成和文明实践,建强文明细胞,培育文明城市时代新风尚。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近年来,平阳持续开展先进模范表彰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日前集中表彰了“第七届平阳县道德模范”。截至目前,平阳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2例、省级道德模范5例,中国好人5例、浙江好人25例。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平阳持续开展家风家训传承工作,深入挖掘、讲述、传播平阳家风故事,进一步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不断推动优良家风在家庭中生根,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深化文明细胞培育。截至目前,平阳已创成全国文明镇2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文明单位1家。